Not an Author No.18

2021/12/12 09:53

2021年 12月 12日
祝你好。

本期三题:
1. 内部民主;
2.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3. 行动能跨越自卑的门槛


⚔️ 内部民主

我曾经在第四期很粗糙地谈过了矛盾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但在我们真正利用矛盾而发挥其创造力作用之前,矛盾会首先慢慢地用锤子,敲打我们的根基。

Mark Manson在他的 9 月 6 日的 newsletter里谈到了多样性作为差异毕竟在群体内产生压力和冲突,更不用说如果这种多样性是在个体内部了。尽管如此,他依旧认同个体内部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好处:

The same way having a diversity of traits within a population is optimal (yet uncomfortable) in nature, and having a diversity of personalities/beliefs/backgrounds is optimal (yet uncomfortable) in society, I would argue that possessing a diversity of values, perspectives, and inclinations as an individual is optimal (yet uncomfortable) for our psychology.
同样,在一个群体中拥有多样化的特征在本质上是最佳的(但不舒服),而在社会中拥有多样化的个性/信仰/背景是最佳的(但不舒服),我认为拥有多样化的价值观、观点,并且作为个人的倾向对我们的心理来说是最佳的(但不舒服)。

多样性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于是他提出两种解决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内部民主”:缓解内部紧张同时保留多样性。

to acknowledge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you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to choose a course of action in full awareness of that tension—to make your choices not based on zealotry or faith, but by merely understanding trade-offs.
承认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矛盾本质,并在充分意识到这种紧张的情况下选择行动方案——不要基于狂热或信仰做出选择,而只是通过理解权衡取舍。

Mark Manson 认为这种内部民主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不选择摆脱,二是接纳,不选择焦虑,而是适应。


🎨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

镜头是导演心里的眼睛。要是想表达出自己真正看到的景象,他得努力去看,加倍努力地去看。贾樟柯导演的手记,展现的就是他的人文创作者的样貌。读者能看见他对真实的执念,对血脉的执念,对创作的执念。我曾经拜读过毛姆的写作手记,也不曾能够在他那里感受到贾樟柯给人的真实感,我想,或许是因为我和贾樟柯导演同样地看着这一片土地的真实。

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激动不已。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汽,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无论舒展还是扭曲着的生命都如此匆忙地在眼前浮动。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他们走过时,我闻到了他们身上还有自己身上浓浓的汗味。在我们的气息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就此达成沟通。不同面孔上承载着相同的际遇,我愿意看民工脸上灰尘蒙盖下的疙瘩,因为他们自然开放的青春不需要什么“呵护”。我愿意听他们吃饭时呼呼的口响,因为那是他们诚实的收获。一切自然地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于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不再是自我放逐时的苦痛。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都能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疏散的阳光,或者几声沉重的呼吸。我们关注着身边的世界,体会着别人的苦痛,我们用对他们的关注表达关怀。我们不再像他们那样,回避生命的感伤,而直接寻找理性的光辉;我们也不再像他们那样,在摇滚乐的喧嚣声中低头凝望自己的影子,并且自我抚摸。我们将真诚地去体谅别人,从而在这个人心渐冷、信念失落的年代努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我们将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我们关注人的状况,进而关注社会的状况,我们还想文以载道,也想背负理想。我们忠实于事实,我们忠实于我们。我们对自己承诺——我不修改。


📈 行动能跨越自卑的门槛

本次的trigger是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认为人与提线木偶的区别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及改正错误。但是她最近感受到了迷茫。自己喜欢的文章也只写了一章就写不下去了。越来越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Ira Glass在“说出改变你一生的一个点子”的帖子中说了这么一段话。很多创作者会在自己一开始从事创作型生产的过程中就因为挫败感而退出,这不是她能力的错,二是因为她有较高的品味。每个人都需要时间,需要练习才能缩小自己的成果和品味之间的差距,你必须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战斗。

我曾经看我的朋友对另一个朋友的犹豫不决用一句话进行了劝导:“你不看,想有什么用。”行动永远是负面想法的解药,正如同“实践出真知”。


希望你觉得好玩,下周见☆~(ゝ。∂)
我是ysw,Not an Author期待每一个反馈。
来随便聊聊吧: yswis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