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an Author No.25

2022/02/20 16:10

2022年2月14日
祝你好,以及Happy Valentine's Day。


Frame 3.png
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误解的文章

上期说起我看完《卡片写作笔记法》,这一周以来我也对我的笔记法作出了很多思考和改动。不是自己悟出的方法论,到自己手上使用的感觉,绝对是更生涩,更不知所措的,所以我还在不停捉摸。幸运的是,偶遇了一篇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再思考的文章——对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实操中的问题,以及作者的想法。

  1. “闪念笔记一定要丢掉吗?”

「闪念笔记」可以用完丢弃的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文章不会阅读第二次。诚然,很多时候确实如此,但学术研究过程中文章反复阅读却是常态,留下阅读的痕迹并不是无意义的。每次阅读中的随手标记都可以给下次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

闪念笔记并不是只包括放空大脑时随即而来的灵感,同时也包括在阅读文章时举一反三或者联想得到的想法。将随笔记在文献上,我们可以在反复阅读过程中,以第一次阅读的思路为基础,在修改闪念笔记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但同时也要小心不断地跌入先入为主的窠臼。

  1. “永久笔记真的会永久存在、永不改变吗”

或许对于我们这使用需求来说,「永久笔记」就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不如以「永久笔记」的写作要求来写,统一看作自己的灵感库。

永久笔记仍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编辑,就像教科书也会一直改动一样。我们的笔记本,就像自己编辑出的私人教科书,往上站高了一层,就编辑“进化”一层。如同我们本身一样,作为我们思考化身的笔记同样是需要不断迭代的。


Frame 2.png

基于新的领悟,我对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PKM)进行了优化。在上一个板块中提到了相关。于是我总结出了我的笔记原则:

  1. 根据笔记用途性质本身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的目的是确定保存笔记的位置以及格式。例如,如果是写作灵感,就会与第二天的笔记相关联,在第二天进行深度写作;第二天写作完成后链接到本周的笔记中。如果是看文章做的笔记,则应用文章笔记模版,链接当周笔记以及内容相关的标签。

标签的链接是以内容为锚点,后期方便检索定位;当周笔记的链接则是方便newsletter的写作和当周回顾的记录。

  1. 写作草稿会在一周的结尾集中销毁,周末的草稿或许会留到下周。这也是结合了林迪效应作出的决定。林迪效应这几周都有提过,它意味着灵感真正成文的可能和时间成反比,时间越长,草稿越可能成为一篇废文。

  2. 警惕输入与有效输入的区别。读书摘抄等不做深入解析或链接的情况下,不放入主要笔记软件中,防止"污染"。


Frame 1.png

我偶尔会有负面的想法,同时又用原初之恶、原初之罪这样的词语来逼迫自己扎根于负面之中:我本该就有这样的问题,我本该那么愚蠢那么坏。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非常有名:“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是反问,他想说,过去不是现在重复的原因。即使我根扎得有问题,也不能影响我从石头里开出花来。

说起这样的问题,我很容易会联想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女孩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根。

我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遇到这样深刻的与自己的对抗,而总是与自己小打小闹。这样的情况下,得怎么观察自己的对抗是否应该继续呢?

我相信个体的存在是一个能量核心,但这个核心是没有具体属性的,也是不可评价的。它就是你自己。如果小打小闹是和自己本性能量同幅,则会让自己自信、自尊自爱。如果与自己的本性能量不同幅,则会导致失轨,不能有效自控。


补写 newsletter ,更新的笔记法能够将其正式地作为一种周总结存在啦。
希望你觉得好玩,【明天】见☆~(ゝ。∂)

我是ysw,Not an Author期待每一个反馈。
来随便聊聊吧: yswis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