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an Author No.27

2022/03/20 06:32

2022年3月20日
祝你好
最近的你在玩什么呢?

本期目录:
1. 小心抽卡
2. 春天来了,快去写诗
3. 软人文


Frame 1.png

我的游戏库里有很多包含着随机性的游戏。详细来说,他们或多或少有着一个共性,就是抽卡——玩家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花费一些游戏币,进行抽奖,这些奖有稀有程度的分别,还会对游戏体验造成不等的影响。

我沉溺于抽卡的过程。每当感觉日常生活里的新行动,没有足够的正面反馈,我或许就会物色一款新的,可以抽卡的游戏,消磨自己过剩的焦虑,满足自己的空洞。不过,我只会消耗自己的好运气,不会去消耗自己的现实物质财富。

虽然这样的怪癖习惯暂时无法改正,但我找到了一篇文章,增加了我对这样的依赖行为的认识。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以及如何自救

你能看到我对于抽卡的依赖行为,完全不是想要抽出个非常好,能让我在游戏里称霸天下的东西。老虎机的成瘾原因,有一部分与此相似:对老虎机沉迷的赌徒,并不是因为赢钱,才坐在机器前面,一遍遍地拉下拉杆。他们期待随机性,沉迷于快反馈,又稍稍对隔壁赢钱的人有点眼红。

但他们知道自己不会赢,他们恨不得一遍又一遍地在不确定中证明自己输掉的确定性。

“对,我输了。”“对,我输了”“对,我输了”···

然后他们,或者说我们,除此之外不对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作思考。这是一种止痛,是一种精神依赖,也是对自己生活中压力或是恐惧的逃避。

比起我们如何自救,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以上思考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就算再去相信自己一定会输,仍然是对输赢的过度执着。很多书籍都在试图让读者放下对失败和成功这一定义的过度执着。

没有人挥球棒一定能击中那个球,但一定有人不怕击不中。


Frame 2.png

《动物世界》有一句古话,春天到了,又到了繁衍的季节。朋友们,我深有同感,甚至感觉脑子里漫溢的情感在有丝分裂。所以这时候真的很适合开始写诗,或者翻翻诗集,任由声带震动和不同时空的他人同幅共鸣。

我上一次在naa提到诗人,应该是杜甫吧,我还记得看《国文课》时,重新站在杜甫身边,感觉他的爱国表达是远远高于我,显得我所有的情绪都是小家子气。

这次阅读《意象的帝国》,也想起了当时阅读杜甫的诗时,感受到的磅礴的精神力量。这是一本诗的写作课。作者在教导如何写以前,讲述了诗性语言的诞生,不是根源于写诗的技法,而是诗人自身的观念。而对于读者来说,也需要相匹配的观念,来“理解和拥有观念发掘出的一切”。

如果要问“观念是什么?”我却只能回答“它不是什么”。你说这头鹿是马,我说这马挺可爱的,他说这鹿好像要行凶···这样的对话,都是观念。但有些人的观念,就像是戍守家园的一柄长剑,有些人的观念却化成了家园破败的悔恨之泪,他们的观念没办法被轻轻地扑灭,只能重重地落在纸上。

春天来了,这是情绪借新的势头席卷而来的一个季度。像这样或痛苦或美丽,前所未有的春天,我们都有各自要承受的小小沙砾,等待我们孕育成绮丽珍珠,值得我们落笔歌颂。


Frame 3.png

在最近的写作中,我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软人文”。如何理解这个名词呢,我认为纪实文学、非虚构文学就是“软人文”文章,它们展现了人文关怀,而我以前阅读的文章大多数都是“硬人文”,是让自己人文关怀自己(尽管这样形容显得我真的很冷漠)。

我并不喜欢纪实文学。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我的第一本纪实文学选择《锌皮娃娃兵》,被战争文学所冲击。后来阅读的非虚构短篇文学又多是伤怀一类,让我觉得生活好像除了遗憾和痛苦一无所有。

但选择远离纪实是与现实背离,选择不了解个体是与个体背离。这样浅显的道理,是最近的一篇阅读带来的。

记者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此之前,如果你问我是否了解“记者”,我会说“了解,这是一个起早贪黑,为了好稿子打地铺的职业。”这样简短并且偏颇的了解,来源于一部以记者为主要角色的电视剧“皮诺曹”。我很愚蠢,朋友们。对事物的理解怎么可以靠近虚构作品,却远离非虚构和纪实呢。

“记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给我对这个职业的理解带来了新的活水。他们是为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坚持站在前方的人。为了得到信息,他们会拥抱新的技术,拥抱不同的渠道,痛斥信息的局限性,立志将信息分享给更多的人···

纪实就是真实,就是现实。


希望你觉得好玩,下周见☆~(ゝ。∂)

我是ysw,Not an Author期待每一个反馈。
来随便聊聊吧: yswis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