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an Author No.12

2021/10/31 09:40

2021年10月31日
祝你好
11月看起来会很好很快乐。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世说新语·品藻》

本期的关键词:
1. 如何阅读硬核材料
2. 屈原
3. 你的神作囿于正确性与严谨性


⚔️ 如何阅读硬核材料

🪐

今天介绍一个出自《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的阅读方法。

作者是一个会教人怎么读这本书以及拓展延伸的好老师,这本书对各个流派的文学理论都进行了体系化的总结,可以称之为是学霸笔记。

前言中,作者说理论的学习不能终于笔记,不能脱离原本只读这本书,必须亲自阅读重要理论家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了战胜艰涩深奥文风的建议:求精远优于贪多。接着介绍了一个有益的精读技巧:SQ3R阅读法

  • S for Skim(浏览)
    • 粗略的浏览。关注点主要在论证的范围以及性质,还有各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句,以形成对文章结构的粗略印象。这个浏览给你的信息,最好能够充足到使你能给他写一个符合你心意的论文标题、关键词,也可以趁这个时候给文章分板块。
  • Q for Question(提问)
    • 提问是对自己的提问,而不是对阅读材料的具体信息的提问。提问的关键在于自己想要从阅读中找到什么(阅读目的):是证据?或者是疑点?或者只是想看看什么知识点的遗漏?
  • R1 for Reading(通读)
    • 通读全篇,记录重点难点。重点一定是针对自己的思考而言的。我也建议圈出一些逻辑词,以便提醒自己逻辑的变化和作者思路走向。
  • R2 for Recall(回忆)
    • 合上书,然后回忆。先回忆一遍,然后写几点摘要。问自己Q阶段的问题解决与否,是否还有疑点。最后记录还不理解的难点。
  • R3 for Review(简评)
    • 一段时间,或第二天后,不看材料和笔记,做出一个简评:自己从材料中得到了什么。回忆Q,回忆笔记,甚至材料里的某些重要句子。如果回忆不起来再去看笔记。如果笔记不能够帮助你唤起更多的回忆,再从浏览阶段重新开始阅读。

文献阅读第一利器:文献笔记法(Literature Notes)
让自己形成结构化的笔记template,也有助于确认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材料。


🎨 《离骚》与屈原

🪐

最近阅读了《年轻人的国文课》,多亏了老师的文风,我对古中国文学的总体了解加深了不少。尽管世事变迁不少,很多价值观的重要程度出现了变化,但有一篇文章却仍然能够超越千年给予了我深刻的感动。如小标题所剧透的那样,屈原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一笔,如此浓墨重彩,以至于“怀才不遇”的人难以避开共鸣。

屈原出身高贵,才华能力数一数二。他深刻地感知到自己的优秀,也依旧从小就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学习。他有那么优秀的条件,是什么让他从小还读那么多书呢?因为他是出身高贵里最优秀的一个,也是优秀的里头出身最高贵的一个,这些名头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名利,升级成了国家责任——为楚国做事。

他繁忙地学,不择日夜,还担心时日不多,美人迟暮。再自持优秀,都不能放下对不能成事的忧虑。这些忧虑一直持续,直到他经历了三条岔路的挫败。

写离骚以前,屈原经历了立德、立功、立言三条路,去干实事,但是都走不通。参政不被楚怀王认可、教书、写文章都不能被人理解。但他改吗?不,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所以他“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我不会改的。

按九型人格理论来说,屈原是一个典型的四型人格——浪漫主义者。他的浪漫在于他对为国家成事的理想主义。因为他出于自己的理想所做的事,太有他的美了,他越将自己的美赋予现实,越脱离现实,走向悲剧。

越动荡越要实事,浪漫和美是难以把动荡给诱惑走的。但因为这样就去驱赶美的,何尝不是当时的楚国人呢?


📈 你的神作囿于正确性与严谨性

🪐

How To Write Quickly While Maintaining Epistemic Rigor
这篇来自Lesswrong社区的文章是受到本期的找不着鹿推荐。

文章作者意识到一味追求写作的严谨性,可能会困于找合适的证据来支撑完整的文章逻辑链,但最后——

被淹没在被淹没在海量的文献和延伸阅读中,他们放弃了,也没有真正发表原本想写的这篇文章。

作者认为,我们在写作中不需要执着于对自己论述的证明,重要的是写作的过程以及思考传达出去的结果,而不是正确性。

我在Not an Author第2期曾经link了一张文字图片,大意是我认为事物的意义在于被你创造。同样地放在写作上,就是你的文字的意义在于被你写出来。

如果把思想比喻为风筝,绳子是逻辑作为牵引。要把绳子系到地上,让土地知道天空上有那么一个风筝,又何必在意这绳子是Gucci的,还是卫衣的帽子绳呢?

但回过头来说,对于写作会有强制地提出“正确”观点的想法,我其实觉得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许其他的写作展示渠道确实地对思考的逻辑有文献支撑的要求,不过最近兴起的newsletter,这种周期性非推荐算法推送性质的写作渠道,我并不觉得他的诞生有这种需求。我更想用一种沙龙的眼光去看待它。

如果非要提出一个观点,让文章有一个主心骨、成型,那么它(指newsletter)更适合先将背景铺陈得足够充分,矛盾拉扯呈现得足够到位,留足新观点的空间,以让这种沙龙更能够成为你来我往的沙龙,而不是厮杀的战场。

但当然话说得简单,实际做出来也许很难去控制。鲁迅是一个大文豪,但大家不会说“他说的一定是对的”,而是称赞他的文章逼迫人去进行思考,说不定写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鲁迅呢。


本期的关键词:
1. 如何阅读硬核材料
2. 屈原
3. 你的神作囿于正确性与严谨性

我是ysw,Not an Author期待每一个反馈。
邮箱地址: yswisfre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