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an Author No.14

2021/11/14 11:48

2021年 11月 14日
祝你好。
《事不过三》来的新朋友,谢谢你对我的文字有所期待,并决定订阅。

因为新朋友有点多,所以本周决定重新向各位介绍一下 Not an Author:
1. 为什么开始写 NAA?
2. 为什么叫 NAA?
3. NAA 里面有什么?


为什么开始写 NAA?

我决定写 newsletter,很大程度是受到了文浩的影响:他在很多期《事不过三》,说到了写newsletter给他带来的好的影响,并且也一直鼓励我们去写自己的newsletter。

一个有意思的“导火索”就是《事不过三》34期,这期讲到了一个人独自拥有对事情的兴趣和热情的好方法,就是创作一个自己的项目。如果在现实中谁说xxx是我的项目,我肯定会先入为主、觉得这个项目和商业计划或者做程序相关。这两个方面和大多数专业的重合度不算大。所以“做项目”这三个字可能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很陌生,而且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项目”这两个字——模拟经营游戏。

就拿一个比较出名的模拟经营游戏——星露谷来说,创作一个项目就像经营一个农场。一天以内锄地播种浇水、喂牛羊做副产品,这些都不是规章制度要求你做成什么样子的。你可以按你心里所想去对杂草丛生的农场进行改造:敲石头、砍树、割草。当你真正地在玩星露谷的时候,你或许会感到(游戏内)一天的时间很紧张,但却依旧能体会到农场在自己的计划下成长的成就感。

这就是“做项目”的感觉。


为什么叫 NAA

接下来不如聊聊我为什么给这份newsletter起名naa吧。

我曾经在第一期里这么阐述我的想法:

它叫Not an Author。因为写着这个的我并不是本Newsletter内容的作者,我只是一个item发现者,一个信息的桥梁,或者说新型费曼学习法的实践者,再或者说是私人周blog。

我现在的想法仍然没有改变。甚至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思考过少,拾人牙慧太多。

比起我能给予的信息,我觉得信息之网更能体现我的价值。在发现新事物上,我的newsletter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说是闭塞。我更偏好于把它变成一个锚和系在锚上的网。假设一种多方的头脑风暴会谈。

我在12期NAA中提到,我将newsletter这种对作者的订阅,称之为一种以作者为主持人的沙龙。它不属于推荐算法,而是属于人文主义。如果要想象出这种抽象又寄宿在互联网上的人文主义,可以参考阿德勒所说,在咖啡馆中和友人闲谈的画面。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寂静地分享灵魂。


NAA 里面有什么

像文浩的《事不过三》一样,NAA一期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主题版块:“意志坚定”,“多点创造”以及“少些错误”。

于“意志坚定”,我想介绍一些保持坚定的意志的想法。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只受限于我们的能力,很大程度还受心态影响:如果心态崩溃,那什么都看起来是灰色的;如果心态够好,那么就不会被打败。海明威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经历,却不会给我们剧本,那时我们就像那个在海上的老渔夫一样:

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或者像一条鱼那样,他想。 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了。我弄不懂。但我还要试一下。 “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于“多点创造”,我想呈现生活体验和创造的多样化,想要激发尝试的欲望以及灵感。我希望我能做出aesthetic的板块。人文的美丽出自于艺术创作,但说点听起来冠冕堂皇的话,我认为什么都能是艺术,艺术植根于人民大众,实现于人民大众,最终属于人民大众。艺术也同样像多米诺骨牌,像神经元,拥有网状的链条式的影响范围。

于“少些错误”,我想展示立体化视角下的思考。因为多样性的容许,所以有很多盲区都是“对”的,而不是“错”的。《非平面》——一本漫画形式的论文——论述了动态视角和多样化角度存在的需要。所谓“非平面”,即在多个观察点共同作用,以产生全新的观察方式。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观察到事件之间的动态关系,突破自己作为单个观察点而导致的视觉局限,甚至是幻觉。二是用立体增加思考深度,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量。因为一种观察方式只能展现一部分的东西。我想要以井底之蛙的身份,发现新的角度,以自省,以开放。

(虽然列好了主题,但NAA还是会遵守自然本性,随性抒情,学孩子痛快地哭笑)


希望你觉得好玩,下周见☆~(ゝ。∂)
我是ysw,Not an Author期待每一个反馈。
来随便聊聊吧: yswisfree@gmail.com